close

 

 【小太陽】是教會的兒童事工之ㄧ,
但並不是教會主導推動的,而是一項社會工作。

 

所謂【小太陽】服事的對象是來自貧戶、單親、隔代教養、外籍新娘…….等弱勢家庭的國小孩童。
(首次聽到「弱勢家庭」這個名詞,乍聽有點奇怪,
  但想想也是,有的孩子中了基因樂透,
  生在優渥富裕家世背景好的家庭,相對的確比較「強勢」啊!)
家中無人可輔導功課,
經濟條件也無法供應上安親班,
經由校方輔導室轉介,中午放學後便帶來教會,
(我們教會服務特好,誠意到家,派專車將他們接過來。)
吃完教會提供的免費營養午餐,
就開始寫功課。

 

我的工作類似安親班的老師,
盯孩子們寫功課,維持教室秩序,
有不會的習題幫他們解答,檢查他們完成的作業,
時間約三小時,大致是如此。

 

我向來不是個有孩子緣的人,
耐性不足、愛心不夠、跟小朋友童言童語感覺很蠢。
更何況有些孩子家庭狀況多,無人管教,
言行舉止多令人不敢領教…….。
看到那樣的孩子,能閃多遠我就閃多遠,
從不認為他們和我有任何關聯。
之所以參與這樣的事工,除了Jeff的說項,
不能不提到我家悄悄。

 

言明在先:
並非將【小太陽】的孩子們類比成狗存心貶低他們。
在我心目中,狗是很尊貴的動物,
有很高尚的情操。
有些人我之所以沒將他們和狗相提並論,
完全是不願侮辱了狗。

 

當初在網路上看到一隻出生不久的黑拉拉徵求飼主,
我在電話中確認是純種拉布拉多後,
連照片都沒看,就殺到台中把悄悄帶回家。

 

Baby時期不見端倪,
兩個月後就發現她根本不是拉布拉多,
而且比街上隨便一隻米克斯都要醜,
那雙耳朵要立不立要垂不垂,
卡在那裡看起來很尷尬。

 

我詢問原主人這是怎麼回事,
他竟不承認他說過悄悄是純種拉布拉多這番話。

 

真相大白之後,ㄧ度非常失望。
我愛狗但更愛慕虛榮,
總覺得既然養狗就是要養純種名犬,
於是開始挑悄悄的毛病。
經常跟Jeff嫌棄她,
說她又醜、又笨、又不乖、又講不聽、又不會認主人……
反正就是亂嫌一通。

 

有天Jeff跟我說:
「妳好好疼她,天天摸她、抱她、看她會變成怎樣!」

 

這話進到我的心裏。
好吧!那就試試看吧!
既然不能退貨,只好認賠。
我還不至於涼薄到將她放生野外,
就試著疼她看看。

 

心念一轉,開始用心待她。
結果這個悄悄啊,
徹頭徹尾變了樣,
不僅青春期的矬相完全改觀,
如今成為正妹一枚。
原先那對可笑的耳朵,
變成俏皮的兩個蝴蝶結襯她那張精緻小臉和滴溜溜的明亮眼睛,
可愛滿點,帶出去人見人愛。
貼心和忠誠也令人讚賞,
對外她是看門護衛犬,
對內是愛撒嬌的寵物犬,
集多功能於一身,
很慶幸她是我們家的成員。

 

 

Jeff和我都認為:
是我們的愛改變了她的氣質,
使她充滿自信,容光煥發,
站出去架勢十足,精神抖擻。
不像無人疼愛無家可歸的流浪狗垂頭喪氣、畏畏縮縮。

 

悄悄的經驗讓我體會愛的能量超乎想像,
看待生命不是計較他的出身,
而是我們如何付出。

 

從此我的眼光開始不一樣。

 

我負責的這班小朋友約二十人。
實地投入才知道為何負責的同工老是說人手不夠。
除了少數會自動自發寫功課,
大部分都要人在旁邊盯著,不然無法專心。
有的則是過度依賴,只要題目長,沒有耐心閱讀,
就直說不會喊老師過去解答。
通常我過去叫他把題目唸一遍,
他自己就知道答案了。
只是呼喚頻頻,老師疲於奔命,
恨不得有三頭六臂,好同時應付這些孩子。

 

其實他們的資質並不至太差,
環境使然沒有從小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有些孩子或許不是讀書的材料,
但在他們身上仍可看見單純善良美好的特質。

 

我常在看聯絡簿「生活小點滴」時,
和他們聊聊天,
孩子們常提到他們的家庭,
他們說的稀鬆平常
我卻聽的暗自內傷、不勝唏噓。

 

有個小男生說:他假日陪爸爸到捷運站做生意。
我問:「做什麼生意啊?」

「賣帽子!」


「生意好嗎?」


小男生臉色黯淡下來。


唉,最近的景氣…,很後悔多此一問。


可是他隨即眼睛一亮,


「有一次我爸爸賣了四百支雨傘喔,賺了….(伸出手指算有幾位數)好幾十萬!」


「好棒喔!」我由衷替他高興。

 

 小小年紀已感受生活壓力,讓人好心疼。

 

當然不只是他,
好幾個孩子的連絡簿上都有老師催繳費用的留言。

 

班上有對可愛的雙胞胎,
有次姐姐跟我說:她們班上只剩她還沒繳費,
因為她媽媽沒去繳。
她說:她的爸爸媽媽離婚了,
她和哥哥、妹妹都跟爸爸住,
媽媽再婚,她現在多了一個弟弟,
她的弟弟叫郭**,但她媽媽不姓郭,
她媽媽現在的先生也不姓郭……


我忍不住打岔:「弟弟是媽媽生的嗎?」


「是啊,我媽媽說姓郭比較好聽,所以讓他姓郭,很多小孩的姓都跟爸爸、媽媽不一樣啊!」

 

是嗎?恐怕不是這麼單純。
但她只是一個小四的孩子,
實在也不需要知道太多大人複雜混亂的故事。 
  

 

我問:「既然跟爸爸住,為什麼讓媽媽去繳費呢?」


「因為阿嬤說要媽媽去繳,要我把繳費單給媽媽,可是媽媽都沒去……」

 

大人的恩怨情仇,小孩無辜,但卻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我也發現:
【小太陽】的孩子可能很少被關愛、被肯定、被鼓勵,
只要對他們付出一點點,立刻就擄獲他們的心。
不像有些在基督化家庭長大的小孩,
從小就被當成神國的產業,
一路捧在掌心上長大,無論做什麼都受到讚賞,
人前屬靈人後自我,自信自尊擴張到達膨脹的地步,
凡事都視為理所當然,反而不知感恩。

 

有個小女生,一張倔強的臉,桀驁不馴的模樣,
言行舉止非常悖逆,我對她的第一印象很差。

 

我跟老姐抱怨那個孩子的劣行,
還好我姐是很仁慈寬厚的人,
她說:「妳就憐憫她吧!用愛心對她。我的孩子在國外讀書,我也希望別人能用愛心對待我的孩子。」

 

下次遇到這個小女生,發現她的字寫的很漂亮,
我立刻把握機會稱讚她。

 

沒想到這個看起來很倔強很剛硬的孩子,
內心竟如此柔軟,被我誇了幾句,
整個臉部的線條頓時柔和起來,
眼神不再充滿敵意和憤怒。

 

她功課寫完後,主動將聯絡簿拿給我看。
(看了才知道她是要對我表白)
她在「生活小點滴」那欄寫道──


「今天在安親班被老師稱讚字寫的很漂亮,
  我好高興,我想跟老師說:老師,妳好漂亮!」

 

此後她對我「化敵為友」,
每次見面都被她「美化」一番,
把我說的像仙女似的,真不好意思,
我明明就是個人見人怕的鬼見愁啊!

 

有一點歷練的人都知道,
耕耘不見得有相對的收穫。
但對孩子的付出,
回收卻是明顯又加倍的。
我們所做的那麼有限,
孩子回應我們的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

 

最近媒體批露一則新聞──
一位陳姓醫生夫婦數年前在慈善活動中,
認識一個住在育幼院的五歲孤兒,
雙方很投緣,陳醫師夫婦常帶他出遊,
兩年後決定收養他。
院方見他們相處融洽,樂見其成,
協助辦妥領養手續。
未料三年後,小男孩十一歲,
他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陳醫師致電育幼院說要中止收養,
原因是小男孩不乖會偷錢,
又常跟妹妹爭吵,屢勸不聽無法繼續教養,
並在深夜將小男孩趕出家門。
小男孩哭哭啼啼半夜回育幼院,
院方驚訝之餘報警處理,
如今陳醫師夫婦以「遺棄罪」被起訴。

 

這個大人是怎麼回事啊!
以為收養孩子是買家電還有「鑑賞期」,
不喜歡不適合可以對退貨嗎?

 

我和我的愛心老姐分享這則新聞,
老姐說:「他(陳醫師)這樣對待這個孩子,讓他這麼受傷,以後長大要是變成一個人格扭曲思想偏激的人,不曉得會害到誰!」

 

啊!沒錯!
之前從沒想到這一層,
總以為別人家的孩子與我何干!
但人畢竟是群居的動物,
不管有形還是無形,人與人是不可能沒有關聯的。

 

當我們對一個孩子好,
哪怕是陌生人的孩子,
即便僅是短暫交會,
我們都不知道背後成就了何等大工,
對這世界有什麼樣的貢獻。

 

愛的力量何其大,千萬不可小看它!

 

實在不敢說我為【小太陽】的孩子做了什麼,
反倒要謝謝他們擴張我的愛心,
引領我走在神的道路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ilentbear 的頭像
    silentbear

    樂樂的細拉雜記~與大黃小黑共舞

    silent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