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一位姐妹新婚
和她聊到居家生活
很驚訝的聽見
她家是沒有廚房的
原因無他
因為單身慣了
向來不開伙
不習慣家裡有食物的味道
對我來說
廚房是家庭生活很重要的部份
我熱愛熱騰騰冒蒸氣的廚房
喜歡在裡面手忙腳亂時
我的狗兒狗女在腳邊打轉
等著我賞他們小零嘴
我早逝的狗兒樂樂最愛在廚房陪我燒菜
跟前跟後
有時還嫌他幫不上忙又體積龐大佔地方
曾有一齣日劇叫"甜心小廚師"
我常說樂樂就是我的甜心小廚師
樂樂過逝已四年餘
至今他仍是我的肉 我的痛
我叫"樂樂"就是為了紀念他
好懷念他的身影
婚前我雖不至於是外食族
酷愛人間煙火
只是動口不動手
總有人伺候的好好的
後來去美國
開始走進廚房自立自強
不外食一方面是口味不合
吃過方知真滋味
全世界最好吃的料理還是台菜
(日本料理其次)
老美飲食以份量和熱量取勝
我人很崇洋
胃卻超愛台灣
另一方面是貴啦
稅金 小費加一加
還是自己勤勞一點比較實在
就這樣開始廚娘生涯
回台後
一度工作忙碌
三餐都在外解決
久了吃飯時間到便開始傷腦筋
不知道該吃什麼
外面的食物好像都差不多
吃到嘴裡多是調味料的味道
食材 配料遠不如自己選購的安心
於是又強迫自己走進廚房
我不是食不厭精的美食派
追求味覺的極致
無所不用其極
我很務實
天天要吃三餐
方便衛生好處理最重要
手續繁複只能偶一為之
否則後繼無力
中年之後
遇到肥胖問題
親身經歷一場激烈的減肥戰
減肥不是鬧著玩的
過程之艱辛
讓我警醒時時節制
我不是年輕美眉了
不敢再說"吃不胖"的大話
外面餐館豬油炒的青菜當然比較香
但脂肪屯在身上就知道慘
吃的東西最好還是不要假手他人
以免吃進什麼東西都搞不清楚
我家兩口人的需求不同
Jeff要增肥
再減就剩皮包骨了
但家人就是要互相體諒配合
而且我的觀念是
永遠不要擔心過瘦
除非生病
否則總是會胖起來
不是不胖乃是時候未到
為遷就我
Jeff也只得清淡飲食
這是我自己發明的速炒米粉
"速"在哪裡咧?
就是用快鍋炒啦
這靈感來自夜市的米粉炒攤販
不過就是把米粉蒸熟
燙一把豆芽淋上肉燥就成了
不用起油鍋也可以啊
我就試著用快鍋看看
我的作法是----
紅蘿蔔 木耳切絲鋪在鍋底
高麗菜取表層粗硬部分切塊鋪上
中粗米粉泡軟入鍋
細的新竹米粉可能不適合
快鍋是很猛的
怕煮成米糊
粗一點的埔里米粉比較保險
淋上自製香菇肉燥
再將剩餘的高麗菜放進去
能放多少就放多少
我塞了四分之三顆高麗菜
高麗菜會出水
米粉要吃的水分就靠它了
我沒有再加任何調味料
沒放油也沒添水
闔上鍋蓋
開火
二條白線上升
立刻熄火
等它自動卸壓
開鍋
高麗菜縮水了
用長筷子拌一拌
光線不好
熱氣蒸騰 很不好拍照
將就著看吧
盛入碗中
這是我第一次這麼做
心得二點如下
1 我的快鍋實在太猛
下次一條白線上升就要熄火
這次高麗菜都過熟了
不脆不好吃
2 只靠肉燥那點油好像還是行不通
鍋底有點燒焦
貼鍋的紅蘿蔔百分之九十嚴重灼傷
白白犧牲了
有人問快鍋真的那麼快速便利嗎?
我的經驗是----
使用快鍋的目的是節省能源
至於快速倒不見得
因為熄火後還要等洩壓方可打開
不是立刻能上桌
但省能源這點已夠令人推崇
所以我還是很愛用
其實做菜快不快我覺得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不是跑百米
重要的是能吃進嘴裡
口味因人而異
總要能吃吧
快而難吃
最後還不是送進廚餘堆
我愛做菜 勤做菜 勇於嘗試並非渾然天成的
這當中獲得許多鼓勵
特別要感謝不挑嘴的Jeff
每次失手或錯誤實驗
看著一鍋不能入口的食物
懊悔沮喪之際
Jeff總是說
"沒關係啦 待會兒我去把它吃掉......"
我很愛做菜服事他
這是他吃過無數醬糊和難以命名的東西
所換來的福利
記得
以鼓勵替代挑剔
才會有口福喔
這次不成功的炒米粉
Jeff也是很捧場吃光光
我會記取教訓
下次更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