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年前,
我們搬到捷運唭哩岸附近一個老社區,
那裡原來都是獨門獨戶兩層樓的透天房子,
後來不少住戶自行改建加蓋變成三層樓「別墅」,
但基本上那兒的房子都樸拙的很可愛。


我們中意前後院有大院子,
這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
特別彌足珍貴。


一樓是我們住家,
二樓是工作室。
院子搭了ㄧ座鐵梯,
通到二樓,
方便工作人員進出,
也保留居家的隱私。






剛搬來不久,
有位先生很熱情的過來問候我們,
他是周牧師,
他的媽媽就住在我們對面。
周家孩子以母親為圓心,
分住在附近。
周媽媽家門口有塊壁飾,
上面寫著-神使我們一家平安。


周媽媽是帶周家信主的第一人,
如今已八十幾歲,
身體還很硬朗,
聲音很宏亮,
腦筋很清楚,
一點也不糊塗。
雖然周爸爸已回天家,
但孩子、孫子都圍繞在身邊,
真是位蒙福的婦人。


我們住在那裡兩年零一個月,
受到周家很多照顧,
感謝主給我們這麼好的鄰居。


周牧師的妹妹(我稱她周姐姐),
是一位單純愛主的姐妹。
周姐姐身材修長,
有173公分,
(周家的遺傳基因特好,周牧師的弟兄姐妹都高高瘦瘦,
 像周媽媽)
五官清麗,
很有當名模的條件。
我想她之所以沒有走上伸展台,
不是因為資格不夠,
而是性格不和。
但她應該也不曾因此感到遺憾,
因為神給她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
她的先生李大哥非常愛她。
常見他們一同在附近小山坡上散步,
有說有笑,甜甜蜜蜜的。


周姐姐是榮總的義工,
長期關懷、探訪病患,
順便傳福音,
告訴他們耶穌的愛,
也去養老院等機構,
反正哪裡有需要、有機會,
她就去為福音效力。


她不是什麼檯面上的人物,
但我就是敬佩這種人。
她不是熊熊烈火,
一呼百諾;
而是一支小蠟燭,
溫和散發微微的亮光,
這種不帶壓力的溫暖,
其實最持久,最有力量。

除了關懷、探訪,
每週三晚上開放自家供弟兄姐妹查經聚會,
還預備晚餐,六點半開飯,
周姐姐說:準時到的在桌上吃,
來不及趕到的就在廚房吃。
總之來查經的人下班直接過來,
一定不讓你餓著。


周姐姐的先生李大哥是家中大廚,
周姐姐事前將材料備妥,
李大哥下班回家,
大鏟一揮,
道道佳餚就上桌了。


李大哥是個外冷內熱的北方人,
外表酷酷的,但有很柔軟的熱心腸,
也很有幽默感。
跟他說幾次話就會發現他嚴肅外表下的真面目。


他在職場是主管級的人物,
回到家卻捲起袖子服事大家。


我肯定基督的愛在他裡面。


雖然他家的查經班這麼誘人,
但我去的次數還是不多。
坦白說:
並不是真的這麼忙,
多數是因為懶,
而且當時以為會在那裡住很久,
總覺得來日方長,
有的是機會。


沒想到這麼快就搬走了。


人實在要活在當下,
我們的腳蹤都在神的手中,
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啊!


李大哥是北方人,
他們家的麵食可真講究,
水餃是自己擀皮的,
李大哥拆掉一張桌子的腳,
把沒上漆的桌面底部翻過來當擀麵台,
三兩下就變出一張水餃皮。


這麼純手工的東西,
外面愈來愈難找了,
待客的誠意,
令人十分感動。


他家的水餃餡也很特別,
那天包的是胡瓜豬肉。
周姐姐說她包過小黃瓜、四季豆等都不錯吃,
飯後她還讓我帶了冷凍的小黃瓜、四季豆水餃回去。
我個人偏愛四季豆口味,
也依樣畫葫蘆做了ㄧ次招待客人,
吃過的人都還蠻稱讚的,
這都要感謝周姐姐。


還有一次是吃烙餅,
那次我下午就過去幫忙了,
順便學著做。


李大哥回來,
又動手炒了ㄧ鍋「紹子」,
常常聽到「紹子麵」,
一直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
那天總算開了眼界。


李大哥的紹子真材實料,
肉末之外,有香菇、木耳、青蒜、香菜、金針
調味料只有鹽、醬油跟醋。
(感謝主,沒有勾芡!)
不油不膩,
爽口但很下飯,
無論拌麵或配飯都很對味。
周姐姐還裝了ㄧ鍋讓我帶回家,
(每次去她家都有吃有拿,嘴上說不好意思,其實拿的很開心!)
我弄給我姐姐的兒子飛力吃,
他也讚不絕口。


最近一次,
是我們搬家前最後的週三晚上。
那天我們整理東西已經很累了,
也過了吃飯時間,
可是覺得至少該去跟他們道別,
所以還是過去。


進去時已經開始查經,
周姐姐還是體貼的招呼我,
問我們要不要吃東西,
我說不用了,
跟大家一起查經吧。


周姐姐家並沒有特別大,
沙發坐滿了,
餐桌椅也搬來,
還有人坐板凳,
可是一屋子的氣氛就是這麼溫馨,
就像是一家人。
那天有位年長的弟兄不斷大放厥詞,
聽起來有點荒謬,
但李大哥總是很幽默地化解尷尬,
周牧師和戴傳道的解說也委婉有理,
原來真理和愛一點兒也不相違背,
在愛裡,彼此包容,共同成長。


散會後,
我們特別留下來和周姐姐聊聊,
周姐姐端出今晚的菜給我嚐嚐,
紅燒虱目魚頭,
好入味,好好吃啊,
啃魚頭有失淑女風範,
但美食當前,我也顧不了形象了。
我很愛吃虱目魚,但都煮湯,
因為虱目魚下鍋油煎,油爆得很厲害,
周姐姐說事先沾一點番薯粉就好多啦!
還有一道醋南瓜,
很特別,
還真是第一次看到。
南瓜刨成薄片,泡在蘋果醋裡,
口感青翠,色澤艷麗,「賣相」很好呢!


基督徒將聚餐吃飯叫做「愛筵」,
藉著飲食,放鬆心情,互相交通,
分享神的愛-愛人、也被愛。
「愛筵」的精神,
在周姐姐家很具體的落實。


寫到這裡,
我想到另一場「愛筵」。
那是一位姐妹辦的「感恩餐會」,
選在一家溫泉飯店辦了好幾桌。
五點半入席,
先有一段詩歌敬拜,牧師短講。
本以為這樣就算「感恩」完了,可以開動。
沒想到主人上台拿起麥克風才真正開場!
主人開宗明義:「今天這場餐會,都是我們公司出錢,大家都不用花錢」
不是妳請我們來的嗎?本來就是這樣啊……
台下掌聲響起-感恩啊,謝謝賞飯……


主人介紹貴賓。
如果她不誇張,那我想中部的富豪應該全員到齊了。
每個人的介紹詞都大同小異-
「這個※先生,他是第三代基督徒,你們知道他家有多有錢嗎?好有錢!我跟我媽媽說:妳怎麼不早一點信主,那我就不用這麼辛苦了!」
「※先生,※※路整排房子都是他家的!」
「注意看喔,今天※※※全身都是香奈『鵝』」
我愣一下才反應過來-
這位大姐把世界名牌說的好像是台灣小吃薑母鴨的副牌,
本以為兩者天差地遠,被她一說,聽起來還挺搭的。

貴賓們逐一致詞,客人的肚子也開始吶喊。
服務生端著菜擠在角落,
納悶為何不上菜?
已經快八點啦!
可是沒辦法,
主人還要請她眾親好友上台亮相說話,
她的媽媽、阿姨、表姐妹、從小看她長大的鄰居嬸嬸、伯母
毎一位都很重要,
「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

向來用餐時間規律的我,餓得雙眼直冒金星。


「感恩餐會」說的好聽,「表揚大會」還差不多!


有人請客好像很大方,
卻把客人當作搖尾乞食的狗,
非要他們耍盡把戲,才給飯吃。
只不過這回耍寶的是他們,
來賓不全程觀賞,不給賞聲,
她就不開飯。

這招厲害!


龍蝦沙拉、山珍海味拼盤、干貝、魚翅羹……
酒席菜好像就是那幾樣,
吃來吃去都差不多,
不曾對此留下深刻印象。


倒是周姐姐家的愛筵,
那香噴噴的紹子啊,
滿溢愛心的滋味,
才是令我懷念讚嘆的好味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lent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